大学绩点计算方式有所变化,从四分制转为五分制
在大多数国家,学生的成绩通常是按百分制来计算的,而绩点则是将学生的成绩转换为另一种形式,以便于对学生绩效的评估和比较。在中国的高校中,绩点的计算方式一直以四分制为主,即将成绩分为优秀、良好、中等和及格四个等级,相应地赋予4、3、2和1个绩点。但近年来,一些高校开始采用五分制,即将成绩分为优秀、良好、中等、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,分别赋予5、4、3、2和0个绩点。这种变化的带来的影响和利弊如何呢?
优势:
首先,五分制通过细分,更准确地评估了学生的绩效。四分制只将成绩分为四个等级,而五分制则通过增加一个更高的等级,可区分出那些真正的优秀学生,这有助于更公正地评估学生的绩效。
其次,五分制对激励学生起到了更好的作用。绩点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,以便达到更好的绩点成绩,而五分制可以将更多的学生划分到高绩点区间,这将更有利于他们得到激励。
最后,五分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之间的竞争压力。四分制有多种成绩可以转化为同一个绩点,因此,一个学生有可能与另一个学生的绩点相同,但受到不同的成绩的影响,而这对于那些竞争激烈的学生,将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。五分制则具有更高的区分力,因此,学生成绩的差异更加明显,造成的心理压力也会相应地降低。
劣势:
不过,五分制的变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。首先,这需要教师在评估学生成绩时更加谨慎,因为每个等级之间的差别必须明确而又合理地存在。其次,五分制在实施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,因为需要将从低到高的五个等级分别进行赋分,这无疑会增加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量。最后,由于在五分制下最高绩点是5分,因此给予同样的学生放大了一个绩点的差距,这也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不公平。
在中国的高校中,四分制绩点已经成为一个根深蒂固的体系,很多大学也表示担心学生因五分制而受到不公平待遇。因此,现在的情况是,虽然有一些大学已经开始实施五分制绩点,但绝大多数仍坚持使用四分制,因为其历史渊源和较长的使用期间,以及对方便性和适用性的考虑。
综上所述,五分制绩点在某些方面比四分制更优越,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。如果大学选择采用五分制,需要考虑这种变化是否真正符合学校和学生的利益。无论哪种体系,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以刻苦的态度和积极的心态来面对,以便能够取得更好的学术成就。